健康中国传播社 健康中国传播社
首页 > 时讯 > 资讯

北京市: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惠及患者近70万人次,节约资金1900万元

作者:编辑部

时间:2025-07-28 16:42:45 来源:健康中国传播社

7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就“介绍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钟东波在会上表示,北京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根据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和区域功能定位,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一是推动中心城区优质医疗资源向平原新城等区域疏解。一方面坚决落实疏解非首都功能的任务,另一方面补齐平原新城资源短板。“十四五”以来,北京已先后建成了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友谊医院顺义院区、北京口腔医院新址等9个重大项目,政府累计投资超过184亿元,疏解中心城区床位2700余张,让中心城区密度降下来,补齐平原新城资源的短板,平原新城床位数从2020年的4.6张增加到5.3张,增加了14%左右。二是加快推动重点专科资源的补缺。区域不均衡问题,不仅有数量问题,也有结构问题。北京加快推动儿研所通州院区、儿童医院亦庄院区、安定医院大兴院区、北京中医院朝阳院区,还有地坛医院扩建等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补齐了儿科、精神卫生、中医、传染病等专科资源短板,让医疗服务供给结构和人民健康的需求更加匹配。三是加强综合医联体和专科医联体建设。截至目前,北京已经建成62个综合医联体,涵盖了600多家医疗机构。另外,建成了122个市级专科医联体,涵盖了200多家医疗机构,建成了 “纵到底、横到边”的医疗服务网络。通过医联体建设,让优质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


针对北京市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方面,钟东波称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市分管领导每个月召开“三医”调度会,把信息化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加以统筹推进。卫健、医保和药监也建立了“三医”信息化联动机制,每年都建立信息化建设和提升台账,多渠道筹集资金,来加强信息化建设。针对群众看病就医中的堵点、难点和痛点问题,打造“京通”便民服务平台,集成“三医”服务。


一是优化诊前和基层转诊服务。北京市建设全市统一的预约挂号平台,有将近300家医院在网上统一了放号时间和放号周期,同时我们针对群众关注的一些服务,发布了儿童门诊、康护医疗服务地图,为群众提供附近药店查询和医院车位空余信息,让老百姓看病就医用药更加方便。推动了22家市属医院全部门诊号源下放到基层,央属医院也积极支持,10家在京央属医院有50%的门诊号源也都下放到基层,今年会推动其余三级公立医院也将号源下沉到基层。


二是优化诊疗、住院和缴费服务。为患者提供线上的候诊排队、检查检验报告查询服务,目前有181项医学检验、300项医学影像检查结果在152家医院实现互认,今年1月以来,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惠及患者近70万人次,节约资金1900万元。在117家二级以上医院设立“一站式”住院服务中心,方便患者集中办理出入院手续。有的医院借助信息化手段,出院时间大幅缩短。我们加强医疗、医保系统集成,209家二级以上医院实现医保移动支付,各级医疗机构全部实现电子票据覆盖。


三是创新互联网诊疗服务。目前全市互联网医院达到102家,有307家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54家医院入驻全市统一的互联网医院服务平台,今年前6个月开展互联网诊疗达到112万人次,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5%。各医院除了开展线上复诊等互联网诊疗之外,还因院制宜创新开展无痛胃肠镜预评估、自助开单审核等服务,通过线上线下服务的有效衔接,有效缩短患者就医时间,降低就医成本。


此外,在北京市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方面,钟东波介绍到,北京市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政策要求,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


一是能力建设,加强基层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能力建设。在人员方面,优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配备标准,随着服务量的变化动态调整人员配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技人员2024年比2020年增加了6400多名,年均增长4.5%,高于医院年均2.7%的增速。同时通过加强医联体建设,实施城乡对口支援,组织退休医学专家、中医博士到基层开展支援带教,进一步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在设施设备方面,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划和建设标准,2023年以来,市区政府投入超过23亿元,完成900余家基层卫生机构硬件建设和环境改造,新增医疗设备达到3万余件(套),有10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了CT,基层的治疗水平在持续提升。在服务能力方面,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口腔科、康复医学科覆盖率分别达到77%和64%,提供血液透析、胃肠镜检查服务的基层机构也明显增加,另外,围绕基层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16个病种建设专病特色科室,同时推出了健康体重管理、精神心理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二是改善服务,持续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全面实施门诊延时服务,二、三级医院的门诊号源至少提前两周向基层开放,市属医院100%号源提前两周向基层开放预约;另外,慢性病患者最长可开具12周的长处方,实现了基层用药和上级医院的上下衔接,畅通医联体内转诊用药,建立了缺药登记制度,方便群众就近获得服务和药品。


三是机制保障,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体制机制保障。对基层机构,落实政府投入责任,近5年财政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入年均增长6%,据统计,去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财政拨款113.8亿元,占基层机构总费用的25.6%,明显高于二级和三级医院的。对就诊患者,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报销政策向基层倾斜,基层门诊医疗服务价格更低,报销比例更高,就诊更实惠。对医务人员,建立绩效工资动态增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奖励、农村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补助“增、奖、补”三项激励机制,调动了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审校:李艳

责编:王春丽

【版权提示】健康中国传播社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jkzgcbs@163.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标签:健康中国发布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