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01 16:51:33 来源:
7月1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有关情况。针对支持创新药发展的情况,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心宇表示,鼓励创新药发展是提升临床用药技术水平,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渠道,也是支持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自立自强、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药创新发展,2024年作出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的重要部署,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建立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
黄心宇介绍称,国家医保局坚决落实有关要求,在确保基金安全,保障好广大参保群众基本医疗权益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支持创新药发展。一是建立了适应新药准入的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建立每年一调的动态调整机制,将调整周期从之前最长8年缩至1年。准入方式由专家遴选改为企业申报,申报范围主要聚焦5年内新上市药品。5年内新上市药品在当年医保目录新增品种中占比从2019年的32%提高至2024年98%。2024年新纳入医保目录的91个药品中,有33个实现了“当年获批、当年纳入”。新药从获批上市到纳入医保目录获得报销的时间,已从原来的5年左右降至1年左右,约80%的创新药可以在上市2年内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二是对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给予政策倾斜。建立了覆盖申报、评审、测算、谈判等全流程的创新药支持机制。2024年38个“全球新”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创新药谈判成功率较总体成功率高16个百分点。创新药谈判纳入医保目录后,多数实现了销售数量和销售金额的双双攀升。
三是允许1类创新药在触发降价机制情况下重新谈判续约。2024年,简易续约药品平均降幅仅为1.2%,其中近80%以原价续约,93%的品种降幅未超过5%。18个增加新适应症并简易续约的品种,仅5个触发降价机制。另外还借鉴国际通用做法,对符合条件的药品实行了谈判后的医保支付标准保密。
他指出,2018-2024年我国1类创新药获批上市数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024年获批数量达48种,是2018年的5倍以上,今年上半年已近40种,井喷效应明显。同时,随着更多的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推动了我国临床用药结构优化升级,群众用药保障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获益显著。
对于《若干措施》中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这一亮点,黄心宇称,2024年我国商业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达到9773亿元,同比增长8.2%,资金规模已接近当年居民医保筹资总水平。但与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超过95%的资金使用率相比,商业健康保险在保障水平和保障效能上还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为此,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和相关文件均要求完善医保目录调整机制,制定出台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用药保障需求。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是统筹基本医保和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健全多层次用药保障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用药保障需求迈出的第一步。
针对国家医保局如何做好基本医保和商业健康保险协同的问题,黄心宇表示,针对商业健康保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难点,医保和商保将在以下方面做好协同,共同支持创新药发展。
一是保障范围的协同。探索支持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保错位发展,以建立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为切入点,进一步明确基本医保的保障边界,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在保障能力上与基本医保进一步衔接和协同,形成保障合力。
二是数据协同。在确保数据安全和保护隐私的基础上,探索推进医保数据赋能商保,加快推进医保数据在商业健康保险领域的应用,支持商保快速核保理赔,支持开发更多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实现从“保健康人”到“保人健康”的转变。
三是结算协同。探索推动基本医保和商业健康保险同步结算,通过共享数据,实现购买相应商保的患者在医疗机构端同步结算,信息多走路,患者少跑腿。对于商保创新药目录药品给予“三除外”支持,即不纳入基本医保自费率指标、不纳入集采中选可替代品种监测、相关商业健康保险保障范围内的创新药应用病例可不纳入按病种付费范围,为商业健康保险扩大保障范围、优化服务提供支撑。
四是监管协同。充分共享医保智能监管平台和监管能力,逐步实现医保商保协同监管,保障商业健康保险资金的合理使用,确保平稳运行。
审校:李艳
责编:王春丽
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保局、卫生健康委: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我们研究制定了《支持
日前,第二届(2025)中医药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会议于山东章丘盛大启幕。 会议期间,备受瞩目的“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团体标准发布会和2025年第一批团体标准制修订培训会议”同步召开,为
7月1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有关情况。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4》显示,心血管病目前仍居中国城乡居民的首位死因,患者人数超3.3亿,平均每5例因病死亡病例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作为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医学
各相关人员: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主办的2025北京健康大会、第31届中国国际医用仪器设备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China-Hospeq)将于8月15日—17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